尽欢颜 - 第38章 提亲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赵家有三十多个男丁在外官,其官职最的,是从三品的工侍郎赵元仁。

    赵元仁是赵家三房嫡,和赵元修赵元明是堂兄弟。

    当年赵元明赵元仁一并京科举,赵元明一举考状元,风光无限。赵元仁也在那一科了二榜士,在自家堂弟的光环略显暗淡。

    后来,赵元明了两年翰林学士便辞官回乡。赵元仁在工着八品主簿。一晃二十多年过来,赵元明成了青州大儒,赵元仁了朝堂官。

    赵氏一族同气连枝。赵元修每年都派族人送丰厚的年礼去京城,赵侍郎每隔三个月写一封家书回来。

    “大堂兄上个月刚写了信回来,”赵元明低声:“此时又写信来,定是有要事。”

    赵元修收敛笑意,从小厮手接了信。

    赵夕颜不便再留,行了一礼,退了去。

    书房,赵元修看了信,面有些奇怪,将信给了赵元明:“三弟,这封信你看一看吧!”

    赵元明应一声,接过信一看,也是一愣。

    “月牙儿这么大,从未过北海郡。虽然名满青州,真正见过月牙儿的人,并不算多。”

    赵元修有些疑惑地说了去:“再者,我们赵家是书香门第,和武将勋贵素无来往。这个慕容家的公,怎么忽然就要向赵家提亲,求娶月牙儿?”

    一家有女百家求是好事。可这桩提亲,也实在太奇怪了。

    大晋重文轻武,武将地位低,普遍不及文官。不过,有三家是例外。一个是慕容氏,一个是冯氏,还有一个家。

    慕容氏世代掌禁卫军,拱卫皇城,是天心腹。

    冯氏先祖在建朝时立大功,开国时被封为定国公,爵位世袭,执掌铁卫营。

    家是后起的新贵,当年永兴帝争皇位时,家鼎力相助。永兴帝坐了龙椅后,封了家忠勇侯的爵位,令家执掌骁骑营。

    三万禁卫军,两万骁骑营,和五万铁卫营,一共十万兵力,护卫京城。大将军慕容尧,定国公冯川,忠勇侯鹏,这三人是大晋朝武将里的尖人,无人敢轻视小瞧。

    赵元修的慕容公,是慕容尧的嫡慕容慎。

    十六岁时了御前侍卫,在禁卫军比试一举成名,被众人盛讚为慕容氏第一手。今年二十二岁,已是五品的御前校尉,尚未娶妻。

    这么一个八竿打不着的青年才俊,怎么忽然要求娶月牙儿?

    国丧期间,慕容家不便大张旗鼓地来青州提亲。慕容慎亲自去了工侍郎府,私向赵元仁提亲。

    赵元仁也很惊讶,在信:“……慕容氏执掌禁卫军,得天信重,在军势力庞大。”

    “慕容慎是慕容大将军嫡手超卓,也是慕容氏一任家主。如此人,主动和赵家结亲,是一桩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月牙儿和北海王世青梅竹,颇有意,是天造地设的一对。不过,慕容慎实在众,是千里无一的少年俊彦。这门亲事,可以仔细斟酌考虑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赵元明看着信,没什么喜,反而拧了眉

    这件事,实在蹊跷。

    赵家无兵无权,家族官的多是低等官员,说是青州望族不为过。不过,和京城名门大族相比,就差得远了。

    说句不听的,慕容家要和赵家结亲,是抬举赵家。

    这个素未谋面的慕容慎,到底是何用意?

    “三弟,你作何打算?”赵元修问。

    赵元明回过神来,淡淡:“我这就写一封回信,婉言回绝。”

    赵元修有些遗憾:“真的不考虑一?”

    赵元明看兄:“我隻月牙儿这么一个女儿,不愿她远嫁。”

    这倒也是。

    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,远嫁去京城,以后想见一面都难。有英俊活泼的北海王世前,哪还用考虑什么慕容公

    赵元修想了想笑:“既然无意,早些拒绝也好。对了,这桩事,要不要告诉月牙儿?”

    “不必了。”赵元明随:“这件事,请大哥守如瓶。就是母亲那边,也别说。”

    免得自家老娘什么么蛾

    赵元修,看了兄弟一,忽地低声:“你真的不再续娶了?柳氏走了这么多年,你早该放了。莫非你还对京城那位念念不忘?”

    “当年你为了她,辞官还乡,葬送了大好仕途。要不然,你定然比大堂兄得多,说不定都到一尚书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都二十几年了,你该不是还惦记着她吧……”

    赵元明重重咳嗽一声,打断兄的絮叨:“族事务繁忙,大哥且去忙吧!”

    赵元修翻了个白:“得得得,我不提。一提你就翻脸撵人。我这就走。”

    赵元修很快离去。

    只剩赵元明一个人独自在书房里。

    赵元明燃火折,将那封信烧了。然后坐,提笔给大堂兄赵元仁写回信。笔如游龙,一挥而就。将信装好,令人送了去。

    忙完这些,赵元明沉默良久,起去了书房侧的书架边,伸手从书架最上排一本诗经。

    这是最常见的一本书,谁家书房都有几本。不会有人来借,也没人闲的没事去翻阅这本陈旧泛黄的书册。

    他其实也很久没看了。

    翻开诗经,里面夹了一张同样年代久远的纸张。

    这张纸上,用工笔细细描绘了一张少女小像。少女着浅蓝罗裙,乌发如墨,清丽无双,坐在古琴前,素手轻拨,笑,气质尘。

    上面写了一首诗。

    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

    此生此夜不好,明月明年何看。

    赵元明注目凝望,目闪过遥远的追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隔日,北海王悲痛绝重病不起的消息传了开来。

    世徐靖写了一封泣人泪的告病奏折,送往京城。

    以徐靖的文笔,自然写不来。他私请赵夕颜代笔,自己抄一遍罢了。

    又过两日,一个左臂带伤的士兵骑着快了北海郡。

    熟悉的时间,熟悉的双更来啦~



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://m.quanbl.com

添加书签

7.2日-文章不全,看不见下一页,看下说明-推荐谷歌浏览器

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,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!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