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欢颜 - 第478章 番外之重生(一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啪!

    南县的一个镇,地主于老爷家的宅里,产婆熟练地抱起刚生的男婴,用力拍了拍男婴的

    男婴闭着,一张脸都涨红了。

    生得矮胖的于老爷一脸张地追问:“孩怎么不哭?”

    于老爷今年三十有五,之前生了六个女儿。盼得脖了,才盼来这一胎是个儿。还没来得及兴,就见宝贝儿涨红着脸哭不声,于老爷急得额上直冒汗。

    产婆也有些着急,手啪啪啪用力拍打,将男婴的都快拍了。

    男婴终于张嘴,发一声啼哭。

    产婆抹把汗,眉开笑地恭贺于老爷。

    于老爷喜得合不拢嘴,忙将宝贝儿抱在怀里,一边声嚷:“放心,老爷我不会亏待你,给你双倍的喜钱。”

    产婆很是喜,说了一堆奉承话。躺在床榻上的大功臣李氏,听到儿的啼哭声后,心满意足地昏睡了过去。

    于老爷是镇里首屈一指的大地主,家里有两千亩良田。还有三间大铺。这样的家业放在京城,就是个普通富。在这个偏远镇里,就实在了不得。

    于老爷得了嗣,在儿满月的时候摆了三天席。吃得满嘴油的乡亲百姓,个个奉承不迭。

    “这孩真有福气,投胎投到了于家。一生来就是于家小少爷。以后顿顿鱼,一辈都不愁吃喝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。这么大的家业,躺着吃喝都行。”

    被大红棉布包裹着的于家宝贝少爷,睁着一双清澈的大

    如果有人仔细留意,或许会察觉到些许异样。这位刚生不久的于小少爷,不哭不闹,格外安静。甚至偶尔还会有一丝不属于懵懂婴儿的神掠过。

    一个游方和尚恰巧经过,见于家这般闹,便也来凑了过来。仔细端详几,这个和尚便:“这位小施主有宿慧,和佛祖有缘。”

    于老爷被吓一,立刻令人将和尚撵了去。

    什么宿慧,什么和佛祖有缘。

    他就这么一个宝贝儿,将来要撑门立传承香火的,可不能去信佛和尚。

    刚满月的于小少爷,在无人留意的时候,轻轻叹了一声。之后,就和一个普通的婴儿一样,每天喝哭闹,一天天大。

    一岁的时候张喊爹娘,隔了两个月迈步走了几步。把于老爷和李氏夫妻两个喜的,逢人就夸儿聪明。

    大家伙嘴上附和,背地里都笑于老爷李氏夫妻两个:“我们家小九个月就会喊爹。这镇里一周岁就能走能跑的孩也多的是。于小少爷是不笨,要说怎么聪明,却也不见得。”

    “于老爷接连生六个丫,才得了个儿,看得像一样宝贝。大家都厚些。”

    说笑归说笑,各人见了于老爷着于小少爷来的时候,还是表现得很尊敬的。

    于小少爷自小壮实,无病无灾地到了六岁,然后了私塾读书。

    这镇上,只有一座私塾。能读得起私塾的,多是镇上的富。譬如王屠家的儿,譬如赵财主家的公。一个个溜着鼻涕,坐在书桌前像被针扎了,动来动去。

    于小少爷立刻就显了过人之。不听懂了多少,至少坐得稳。

    开私塾的秦夫是一个秀才,考了五次乡试都没,今年已经年过四旬。对科举考试彻底心灰意冷,便开了私塾,收了十几个学生。靠着束修日过得也算不错。

    的,难免偏聪明勤奋的学生。于小少爷很快成了秦夫的得意徒。

    于小少爷一脸好奇地问秦夫:“夫今年不去考举人吗?”

    秦夫:“不考了。从皇上登基开恩科开始,我一场乡试都没落过。考了十几年都没,不想再考了。”

    皇上登基四个字一耳,于小少爷微微地颤了一

    埋在心底的前尘往事,一幕幕地翻涌至心

    幸好秦夫正为自己屡考不的悲凉命运唏嘘,本没留意小小学生的异样。

    一个生在南县镇地主家的土包小少爷,连镇都没过。哪里知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是什么模样,也不懂皇上二字代表着什么。

    “夫,皇上登基十几年了吗?”于小少爷睁着黑白分明的:“皇上叫什么名字?”

    秦夫被这个童真的问题逗乐了:“傻小,皇上的名讳可不是你能问的。”

    又想到于小少爷年少不懂事,耐心地说:“现在是永安十六年。我们的皇上十几年前是北海王世,后来大晋朝的太和皇帝接连死了,太后和朝重臣一致推举北海王世登基,国号定为永安。”

    “算了,和你说这些你也不懂。”

    别说一个六岁孩童,就是这镇上的百姓,去过南县城的都不多。对他们来说,只要能安稳地吃饱饭就行。本不关心现在坐龙椅的皇帝是谁。

    于小少爷忍着泪,扯着秦夫的衣袖撒:“夫说给我听听,我就懂了。”

    秦夫闲着无事,索给学生细细讲了一回。

    秦夫去南郡求过学,之后数次参加乡试,见过世面,知的确实不少。

    “皇上一开始登基的时候,日其实艰难的很。那时候大晋四打仗,国库空虚,皇上又年轻,登基前没接过朝政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打仗,皇上将务府的银都拿了来。皇后娘娘连册封典礼都办得简薄。”

    “好在后来打了大胜仗,民被就地安置,皇上惜百姓,不征民夫不修皇陵,税赋减了一半。百姓们总算没那么苦了。皇上还派了十三路巡查御史京城。”

    “那两年,贪官污吏的人纷纷落地,实在大快人心。我们南县的知县就被抓去了刑大牢。官的不敢贪了,百姓们上的担轻了许多。”

    “到了这几年,日就愈发好过了。这都是皇上的功劳。我们这位皇上,才是真龙天啊!”



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://m.quanbl.com

添加书签

7.2日-文章不全,看不见下一页,看下说明-推荐谷歌浏览器

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,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!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