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历史同人)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- (历史同人)开局给秦始皇盘dian四大发明 第194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尽李世民没说后面这些话,甚至表还很和善,但在场的文臣,哪个不是人,又怎么可能听不来李世民真正的想法……不过他们想的也是一样,既然要回答,自然是不能落于人后才行。

    “陛放心,臣等自当竭尽所能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满意嗯了一声,笑着:“那朕先一句,诸位卿辛苦了。”然后边听着天幕,李世民又突然话锋一转——

    &ot;说起来,这所谓‘唐诗’和‘宋词’,是否有可比?&ot;

    &ot;诸位卿觉得,我大唐的诗作,和这宋朝的词作相比,孰优孰劣?究竟谁能更胜一筹?&ot;孙无忌等人互相对视一:&ot;这……&ot;

    他们当然愿意说自然是唐朝的诗作更胜一筹,但如此直白说来,就显得有些那什么……会不会太自视甚?

    魏征在此时倒是反应极快,站来率先开:“陛,我们大唐可是有那李白和杜甫。”“是也,还有那孟浩然和王维。”

    “那诗鬼和小李杜也很不错,和宋朝相比,我大唐足可是人才辈。”李世民又是

    其实他问这话倒也不是要攀比什么,而是一直听天幕讲到这里,好像这宋词对比他大唐的诗作来,总还是少了什么,可既然唐诗和宋词能并列,总不至于就是如此——

    【在柳永之后,我们要再来介绍一位和柳永同时代的大文豪。】

    【先前说了,柳永属于婉约派,是婉约派的代表人,而婉约派是最先现的,数量也最多,但宋词可不止婉约派一,既然如此,开创了其他词作风格的词人又是谁呢?】

    【这位就是我们接来要讲的——开创了豪放和旷达写词风格的,在宋朝文坛

    上,足可以被称为“大神级别”存在的,同时又被后世誉为“词宗”的,以及有着多个别号称呼的大文豪——苏轼。】

    【为什么说苏轼是宋朝文坛上“大神级别”的存在?】

    【因为如果说唐朝两个级诗人是李白和杜甫的话,那提起宋朝文坛上的级存在,那就一定是苏轼了,而且据说有一次宋神宗问边大臣,说苏轼之才可以与哪位古人比肩?众臣议论纷纷,提的最多的就是李白。】

    【而后宋神宗一锤定音:“李白有轼之才,无轼之学。”】

    众唐人:&ot;……???&ot;

    脸呢?就这么自信?!

    唐朝李世民时期。

    听天幕说到这里,李世民和几位大臣也是骤然间有些沉默。说李白有苏轼的才气,却没苏轼学识广博?

    他们的诗仙李太白可是能作《蜀难》,《梦游天姥留别》,《将近酒》,《行路难》那么多首千古佳作来的!

    你宋神宗倒是真敢说!

    【苏轼有多博学?客观来说,在写诗方面,苏轼和黄并称为“苏黄”,在写词方面,苏轼又和辛弃疾并称为“苏辛”,而在散文方面,苏轼又和欧修并称为“苏欧”,同时他们也还都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二的文人。】

    【还有在书画方面,苏轼和黄,米芾,以及蔡襄并称为“宋四家”,除此之外,苏轼的《黄州寒帖》可是被誉为天三大行书之一,另外两个就是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和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了。】

    【所以可见苏轼在诗作,词作,散文,书画等方面,都可堪一绝。】&ot;喔?如此听着,这位苏轼可当真是悍。&ot;

    刘彻纯属看闹不嫌事大的,尤其看这唐朝人和宋朝人争辩得越发激烈,若不是一发言就自动显示份姓名,他可真想亲自上个场,也发表一看法才行。

    啧啧,这会儿提到李白和苏轼,将两者相提并论,竟是争辩的更厉害了。唐朝那边多是不服的。

    哪怕天幕说了这苏轼的诸多“并称名号”,也依旧无法说服太多唐朝人。倒也是,毕竟这文人要拿作品说话。现在这苏轼的词作可都还没来呢,也不知究竟会优秀到何地步?

    【唐宋八大家里面都有谁,大家还记得吗?】【这里面可是有三位姓“苏”的,即苏轼,苏辙,还有苏洵。】

    【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,苏辙是苏轼的弟弟,是的,这一家父三人,可都是宋朝的大文豪,并且合称为“三苏”。】

    【有这样的家氛围,苏轼年轻的时候可也是年少有为,而且早早就跟着父亲还有弟弟一起,去到都城开封要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,并且在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——】

    【据说那一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是欧修,而那时的宋朝科考不是糊名制度吗,然后欧修见到苏轼的文章,简直惊为天人,但欧修却以为这章试卷是自己的弟曾巩的,也就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。】

    【于是为了避嫌,欧修就给了这张试卷第二名的成绩,结果最后才发现,这张试卷的作者,竟然是年纪轻轻的苏轼。】

    【不过也是因为此,苏轼结识了可以称得上是他伯乐的欧修,还称欧修为自己的老师,而欧修也很赏识苏轼,并且因为欧修为苏轼的宣传和造势,这使得苏轼一就在当时的宋朝文坛了名。】

    秦王

    嬴政一边阅览在他的提问之,那不断涌现的答案,一边听着天幕之言。听到这里时,就不由得摇了摇

    这开端简直莫名的熟悉,一开始仕途仿佛很顺利的样,那接来……

    【欧修的《梅圣俞诗集序》现过一句话——&ot;然则非诗之能穷人,殆穷者而后工也。&ot;】【这句话演变的一个成语叫“穷而后工”,放在词上,也可以说是“词穷而后工”。】

    【也就是说当时的文人认为这人越是穷困不得志,诗词就写得越好,所以照这个定理……在宋朝文坛上是“大神级别”的苏轼,可想而知他的仕途有多坎坷和跌宕起伏了。】

    正准备京赶考的苏轼:&ot;……&ot;

    心复杂,极度复杂。

    苏辙挨在兄边:“那我们还去吗?”

    父亲苏洵背着手,教训两个儿:“去,为什么不去?有天幕之言,一些事不就可避免了吗?”苏辙:“可天幕说‘词穷而后工’诶,为了兄以后在文坛上的地位,要不然还是不——”话还没说完,后脑勺就被苏轼给拍了一

    苏辙顿时笑起来,拍着兄肩膀:“好的好的。”&ot;不怎么样,兄都是这个!&ot;然后朝着苏轼竖起了大拇指。

    被弟弟如此调侃,苏轼立即又要去拍人。两人到底都年轻心态,对天幕所说担忧影响不大,心态竟还都不错。

    苏洵在旁边看着摇了摇,然后自己再认真继续听去——

    【提起苏轼的仕途坎坷之路,和当时的“王安石变法”是分不开的,因为关于“王安石变法”,我们先前也提到过,有学者认为,苏轼总上也是反对“王安石变法”的,不过他反对的是这变法太急了,认为应该循序渐才是。】



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://m.quanbl.com
【1】【2】【3】

添加书签

7.2日-文章不全,看不见下一页,看下说明-推荐谷歌浏览器

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,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!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