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农 - 唐农 第337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说是休整五天,可也没闲着,五千把连弩和钉匣都发了去。李大帝看来对这东西还是很上心的,每把连弩和钉匣上都有编号,卫发放时讲的明白,人在弩在,人亡弩亡。等回来这连弩和钉匣是要上缴的,没弩的就自己掂量着。

    至于千机弩炮,对不起,卫全程专控,边军就别想了。

    新鲜东西,给这帮边军稀罕坏了,训练用的五发弩钉被这帮大老爷们反反复复的捡回来用,起来没完,边还边叫:“过瘾,这东西太过瘾了什么的。”

    专门找过陆承宗和乌拉尔瑟关照,也只有他俩知,这次去真的是有仗打。所以在边军对连弩的使用训练上,两人格外用心。

    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八,良辰吉日,在祭天祭军仪式完毕后,我们一行西河西,直奔位于青海湖西畔的吐谷浑王都伏矣城而去。

    会和吐谷浑王心不甘不愿却被无奈派的三万军,再次直奔白兰。

    战事的发展果然与我们预计的一样。

    吐蕃先是以为吐谷浑再次来侵扰,象征的再次派一万人来迎击。反正这俩国家掐架掐惯了,这你来我往的时不时得来两回。

    可这次,吐蕃一万兵如同飘落大海的枯叶,连半儿浪都没翻腾来就消失在了白来以西三百里的额莫川,汇青海湖的一小支,于八世纪末涸。

    还没等吐蕃反应过来,打着吐谷浑旗号的我们已经突袭玛多县城,直吐蕃乌海城。经历一场夜袭之后,乌海城陷落。

    等回过劲儿的吐蕃搞清楚况后,没用多少时间,三十五万大军就分西、北、南三路至扑乌海城。

    “看见没有,说三十五万就三十五万,这吐蕃人都是枕戈待旦的?”我给手上军报扔了案上,冲李治笑笑。

    李治,有些担心的看看我:“大军集结的如此之快,看来这群贼果然有所图谋。如今以军力而比,我军一旅孤军,敌军腹地,乐休你看,我们是不是该先避其锋芒?”

    嘿嘿,还当他一儿也不担心呢,看来也是作镇静的主啊!

    “殿你说,如果我们给这三十五万大军灭了,这吐蕃还狠的起来吗?”我笑笑

    “灭了……?”李治一没缓过劲儿,皱着眉:“就凭我们这些人?”

    “对!”:“就凭我们这些人!只是要看殿是否有这雄心壮志!”

    李治沉良久,突然抬看我,两炯炯:“乐休可有把握?”

    “七成!”我

    “………………,好!”李治闪过一丝决断:“这票买卖,咱们了!”

    贞观二十一年六月初七,五千唐军设伏葛喇台刺,趁夜突袭吐蕃军营,是时,漫天箭雨伴随着天雷地火(土制葫芦手榴弹),直接吓破了吐蕃人的胆,唐军趁势挥军掩杀,追击四十余里,十万吐蕃大军残军不足三万。

    贞观二十一年六月二十,唐军奔袭四百里,火烧吐蕃西路大军粮草后视十五万大军如无,蛮横的冲阵而,破军主帐,同样的钉雨纷飞,同样的天雷地火。

    程福之尖儿,趁直接给主帐来的一个带金盔穿华袍的吐蕃将领一弩给废了,然后一方天画戟给这家伙抡翻拎了上。

    结果吐蕃孙跟疯了一样,狂追我们。若不是接应的李忠反应快,加上千机弩炮的犀利,生生用漫天钉雨给吐蕃兵退了,我们这队人儿就被包成饺了。

    臭骂程福之一顿之后,给那个倒霉孩押过来一审,大家伙儿都乐了――吐蕃国主松赞布!

    捞鱼摸着个扬鳄啊!平空了五百万!

    细细一问,原来吐蕃集结这些军队还真不是打算跟大唐为敌。松赞布也算是个明白人,知跟大唐对着吃力不讨好,所以转换目标,盯上了当时的天竺(印度)。

    看着满脸愤愤的松赞布,到的我们尴尬!

    但事到如今,打都打了,难不成还让我们认错?

    跟李治一合计,撤!再打去没意思了。连人家国主都抓了,还想怎地?

    先撤回陇右再说。这事儿还得李大帝看着办,李治这会儿还不用这个

    有吐蕃国主在手,虽然后吐蕃大军还有差不多二十多万,但愣是没敢把我们怎么样。

    刺客、死士来了几波,但有李忠率领的五百卫在,想把松赞布太太平平捞回去,门都没有!

    等快到唐军地界的时候,吐蕃倒是横心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营救行动,想利用人数优势给我们围困起来。但最终还是败在了唐军铁骑箭雨之

    227

    终

    一路回到河西镇,去时是六千军,能带着满脸骄傲和一疲惫回来的,还有五千零几十个人,将近一千兄弟,永远眠于那西陲之地。

    至于吐谷浑那三万人,以在伏击吐蕃北路十万大军时就通知他们撤退了,有鉴于他们逃命的功夫,想来也不必替他们什么担心。

    河西府,我悄悄拉了拉李治的袖,李治会意,屏退了左右。

    “殿,对于逝去的兄弟,此时还是先行祭奠一番才好。”我黯然说:“至于给陛上奏之事,低调即可。以殿之睿智,当明白此关节。”

    李治虽然还年轻,可这心智也绝非常人可比,闻言立即:“乐休所言极是,奏折可不忙着写,先祭奠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才是当务之急。”

    一就透的主,多说就没意思了。

    祭祀已故将士,乃是趁打铁的收买人心,这对于提李治在军的声望,有百利而无一害,李治自然是愿意之极的。

    至于低调的上报奏折,更是一韬光养晦的方式。既然功劳已经立了,军碑也起来了,那何须大肆表功?说到底,李治还是殿,而不是陛。这功劳名声还是先由李大帝担着好了。也只有这样,李治的位才能更稳,好才能更落到实

    如今看来,李治虽然年轻,但脑还是很清楚的,并没有被活捉松赞布的喜悦冲昏了脑。

    想想又不由得哑然失笑,人家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宗,我什么时候有资格去评论人家了?

    既然诸事安排妥当,那剩的,就是看李大帝如何利用好这个意外之喜,来跟吐蕃打擂台了。呵呵,对于这个,就更不是我所需要考虑的范畴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…………



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://m.quanbl.com

添加书签

7.2日-文章不全,看不见下一页,看下说明-推荐谷歌浏览器

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,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!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